关于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关于我们 > 形意拳文化

  形意拳文化
 
   形意拳传人事迹昭著影响极大,为宏扬中国传统武术,在承传、发展、提高中国传统拳技术理论水平,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名人辈出,影响极大,流传甚广。 

形意拳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内容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各派拳法虽各有千秋,便其拳理却渊源颇深。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形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来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形意拳的科学原理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以冶炼操守、强健体魄、造福人类的宗旨,不仅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祛病延年之功效,而且具有富于实战的技击效果。在历史上,形意拳诸多武术前辈曾凭着精湛的技艺,谱写了一曲曲扶正祛邪,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歌。当前,形意拳术及其精神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日益普及和光大。 

形意拳的起源和创始人关于形意拳的起源各有所传,其说不一。影响较大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为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根据二十年代李剑秋先生编著的形意拳初步一书中援引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戴龙邦所著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中说“余尝拟论为著,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岳武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武穆王(即岳飞)当童子之时,受业于师,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艺独姬公,名际可,字隆峰。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于曹继武先生于秋蒲先生习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此序言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关于形意拳起源的最早资料。因此,后人均以此为据。由于岳飞是我国历代为人所敬仰的民族英雄,借岳飞之名有利于形意拳的广泛传播,亦合形意拳强种强国之宗旨。因此这种说法极易被广大武术家所接受,辗转流传至今。 另外一种为流传说法,即形意拳创自北魏时来我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孙禄堂先生所著形意拳学及凌桂清先生所著形意五行拳图说两书中均持有此观点。书中说:“自达摩高僧来中国传教九年,于嵩山少林寺面壁坐化。后人慕名来,为纪念达摩传教精神,曾有诗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而嵩山少林寺很早就流传着“心意拳术”,亦称“心意把”。而形意创即为“心意六合拳”。据黄新铭在心意六合源法初探一文中考证:“心意把”共有十二大势,十二种变化。这与文献中记载的“心意六合拳法”前后各六势是一致的。故先辈们以此著书立说,广为流传。 
姬隆峰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创始人。据文献记载姬氏曾读书古寺。见雄鸡相争,悟其理,于是变法为拳法,这与姬氏后人所著先祖际可传略中“际可居少林寺十年,传艺多人”是吻合的,姬氏族谱也有姬隆峰传艺河南的记载。心意六合拳谱序文作者及以后序文作者均系河南人。何况此拳最初流传于河南。“心意把”应是“心意六合拳”的初期拳法。雍正十一年已修订 “心意六合拳谱”乾隆四十年有千佛殿脚窝可做物证,由此推断“心意把”当始于明末清初。 
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种,创始人为李洛能。李氏约在1840-1850年间到祁县戴家学拳,此时距戴龙邦作序时约晚一百年。据祁县人讲,李氏从师戴文勋的表弟郭维汉。从形意拳发展史上看,形意拳与心意六合拳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由于创立时代不同,基本拳架有异,也可以说形意拳是在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创新而成的。
 
形意拳健身效果  

       形意拳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不仅具有很高的技击价值;同时,在促进人体健康、协调人体身心发展方面亦有着自身独特的功效。本文旨在结合形意拳本身所具有的动作特点、练法要求和技法原理等方面来阐述它在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价值所在。

    形意拳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拳种,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意拳又称“心意拳”“行意拳”“心意六合拳”“六合拳”等。关于形意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形意拳为宋朝名将岳飞所创;另一种说法则认定1888年,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所创。到了晚清时期,由我国著名武术名师李洛能、车毅斋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形意拳成为完整系统的拳种,享誉武林。

    车毅斋在天津以形意剑击败了日本武士板山太郎,声名大震,极大地促进了形意拳的发展。近年来,形意拳不仅流行于国内,而且在东南亚、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得以广泛传播。

    形意拳经过多年的传习、发展与总结,不仅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技击理论和攻防战术、技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强健身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亦具有独特的功效。形意拳术讲究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进行练习。那么,练习形意拳到底会对练习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哪些好处呢?这里笔者想就形意拳本身所具有的动作特点、技法和练法要求和技法原理来对它的健身功效进行浅略的分析与探讨,以供各位同仁参评。

1.援有助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形意拳着重力量和速度,动作启动快,范围小,“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手收手紧靠身体,好像拧绳一样,完整紧凑,毫不松懈。
    出脚迈步时裹胯合裆,屈膝扣足,五趾抓地。转身时以腰为轴,快速严谨。这样的拳法特点使人体各部的肌肉和关节都参与了活动,造成各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回流加强,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形意拳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即所谓“气沉丹田”),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内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2.援有助于加强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提高身体运动能力

    “塌腕撑掌”是形意拳的基本动作要求之一。就是说,练习形意拳时掌要撑,掌心既有向前顶的力量,也含着向下按的力量,腕部要有向下塌住劲,五指微曲,自然分开,手心微凹,含劲不断,使手的各部都没有松劲的地方。形意拳八要里讲“一顶二扣三圆”,就是指手掌既要有“顶”劲还要有“扣”劲。通过不断练习,掌、指、腕各部的力量都会有很大增长。另外,形意拳两臂的伸缩要紧靠肋部,两手起落时,先外旋向上钻出,而后向内螺旋翻转,使上肢动作产生一个拧转裹抱的过程。形意拳强调裹劲、拧劲、抱劲、争劲和螺旋劲等等,这些都是通过上肢各部肌肉的伸展收缩,相互制约和争衡来达到锻炼目的的。

    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人体的上肢力量会逐步得到加强。
    形意拳对腿部、腰腹肌和背肌的力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以“进步”来说,它要求迈步要远,速度要快,落地要稳,身体不可忽高忽低,这样下肢要承受很大的负荷。在十二形拳术中,通过各种跳跃、起伏和快速转折动作,使人体下肢肌肉和韧带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另外如鸡形中的“金鸡抖翎”和“金鸡报晓”动作,不但要求桩步要稳,还要以腰为轴,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同时要求腹肌、腰肌和背肌相应地发出弹力和抖擞力。因此,长期练习形意拳,会使练习者周身肌肉逐步充实丰满起来。

    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了良好变化,骨质变得坚固;同时也使关节周围的肌肉、关节囊和关节韧带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增强了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所以经常练习形意拳的人,不仅骨质坚固,而且关节的柔韧性较好,肌肉活动的协调性也强,从而大大加强了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

3.援对提高神经系统的机能有着良好的作用与效果

    形意拳的协调是它的独特风格所决定的,与其他拳种所要求的协调不完全相同。它要求动作紧密、沉稳,周身一气,做到手脚齐到,眼到手到。
    出手时要三尖相对、三节相随,上肢由臂而肘而手,下肢由胯而膝而足,处处贯穿,上下整齐,任何部位不得有脱节现象,表现出全身各部位高度的协调和完整。同时还要精神贯注,形神合一,以意识引导动作,这样,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迅速、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系统变换动作的信息。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以及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也随之加强,传递信息的速度和正确性也会越来越高,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神经系统的功能。

4.有助于加强呼吸系统机能,扩大肺活量

    形意拳练法上的特点之一就是要求“手脚齐到”,上肢动作不仅与步法起落有关,而且要与呼吸紧密配合,这种配合并不是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而是自然地结合与适度地调节。同时,形意拳主要采用腹式呼吸方法(即所谓“气沉丹田”)要求松胸实腹,气向下沉,并有意识地增加呼吸深度,这样做的结果,等于把胸部由于运动而引起的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胸部宽舒,腹部松静而又充实。这对保持肺部组织的弹性,发展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其中的气即是指“丹田之气”。拳经曰:“行势如槐虫,练时气由丹田发于四肢,由长强直达顶癫(百会穴),动中领颈,奋归丹田。”一吸一呼,一收一放,以丹田为充气之本,而后主全身,以意领气,内外充实,练之日久,周身气足。这样的呼吸方法造成肺脏毛细血管的反射性扩张,使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使得呼吸器官本身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所以长期从事形意拳的练习,会使练习者的呼吸频率减少,呼吸差和肺活量都会比一般人大,呼吸机能得到有效改善。

5.援形意拳的健身功效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均具有适应性

    形意拳动作中正不倚,打法可刚可柔,不分男女老幼,不分体质强弱均宜练习。人生未满10 岁,五脏未空,宜练形意拳以增强之。10岁五脏始空,血气始通,真气在下,宜锻炼以助之。20 岁血气已盛,肌肉高长,宜锻炼以固之。30 岁五脏大空,肌肉坚固,血脉盛满,宜练以防虚损。40 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宜练平空之。50 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力始花,宜练以固目力。60 岁心气始衰,血气懈惰,宜练以防之。70 岁脾气虚,皮肤枯,宜练以补之。80 岁脉气衰,90岁肾气焦,脏、经、脉都皆空虚,宜练使脉气不衰,肾气不焦,使脏、经、脉皆不见空虚,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健而康。